最近看到一篇新聞,內容是說台北市政府在大陸的「台商壹周」刊登行銷台北的文章中,出現「女生露半球」、「辣妹穿著清涼、言語、行為大膽」等字眼,市議員認為嚴重貶抑女性,造成台北負面形象,要求市府追究責任。
我想,很多女性,尤其是台北的女性應該會為這則新聞同感義憤填庸吧?
但就在同時,我在奇摩的廣告看見「快上天X尬正妹」「天X OnLine正妹降臨」這樣的宣傳。
我自認不是衛道人士,也清高不到哪裡去。
但是奇摩也好、無名也罷、只要是具娛樂或商業性質的東西幾乎都打正妹牌,好像已經變成不打正妹牌就不會有人氣、東西就賣不出去。
於是,我不禁開始思考,是不是所謂正妹已經被物化,變成一種宣傳或行銷的手段?
當然,這樣的行銷手法很難去說對不對。
畢竟這已經是一種常態,要想衝人氣,找正妹永遠都比找型男來的快。
但是,
如果我們都能接受以面容姣好、身材火辣的女性做行銷的手法,甚至樂此不疲,
那麼,
那則在「台商壹周」所刊登所謂台北夜店女生露半球的報導,要說它嚴重貶抑女性,造成台北負面形象的話,假使擴張解釋,是不是代表那些用正妹、名模做宣傳的廣告是完全貶低女性價值,造成台灣淫靡形象?
換言之,
如果「女生露半球」、「辣妹穿著清涼、言語、行為大膽」等字眼是不被允許的,那麼「快上天X尬正妹」「天X OnLine正妹降臨」這樣的用詞就是可以被接納的嗎?
很多女權人士抗議女性被物化,說這些是大男人沙文主義的卑劣產物。
但重點是,
與其說這些所謂的正妹牌是大男人、是沙豬的下等思維,
為什麼不說是市場跟整體社會的機制或推動?
別說電玩展、資訊展以正妹做宣傳,就連2008北京奧運都特地用女運動選手的長相做新聞報導了!!
奧運的重點應該是運動家精神不是嗎?
怎麼會扯到女運動員正不正呢?
這代表社會氾濫的正妹牌根本無關所謂大男人主義,而是媒體的推波助瀾。
在這樣的情形下,
倘若再高唱打正妹牌是將女性物化、貶低女性價值,是不是過於做作?
至於物化,
不管什麼樣的職業,都是做事領薪水。
那反面論之,
是不是他人花錢買我們的心力去做某件事?
國家花錢要軍人保家衛國、花錢要警察維護治安、學校花錢要老師上課、公司花錢要員工作業務,
在某種程度而言,
我們,是不是都成了商品?是不是都被物化?
人類創造了商品和消費行為,但在同時,人的本身價值是否也被消費?也成為商品?
- Oct 31 Fri 2008 13:26
所謂"物化"...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